?一、創業初心:從“被卡脖子”到“定義標準”?
2017年,當韓豐拆開一臺進口低氮燃燒設備時,團隊連火都點不著。“外國設備價格高得離譜,但我們連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有。”正是這種刺痛,讓這位曾年入百萬的職業經理人毅然轉型,集結燕大博士、工業設計師等“跨界天團”,立下“讓中國燃燒設備換上中國心”的誓言。
企業名稱“伊克賽吉”(意為“有效能”)暗含使命:?“節能是環保的前提,只談環保不談節能就是偽命題。”如今,他們的低氮燃燒器年產1萬臺,蒸汽鍋爐年銷3000臺套,產品價格僅為進口設備的1/3,卻實現了“運行3億產值零事故”的紀錄。
?關鍵轉折:?
·2018年打破歐美壟斷
·2019年掌握行業定價權
·2025年推出全球首臺“2噸蒸汽量≤30L容積”革命性產品
二、技術破壁:1200次失敗背后的“中國式創新”?
“多物理場耦合燃燒模型”這個拗口的專業術語,被韓豐用“煤氣灶”比喻輕松化解:“就像調不好火候的灶臺會熏黑鍋底,我們要把1800度的火焰‘打散’降溫到1200度,還要保證充分燃燒。”
?攻堅紀實:?
·?6個月點不著火:?初期拆解進口設備連基礎燃燒都無法實現
·?每天燒掉5000元天然氣:自建試驗管道,兩年持續燃燒測試
·?29升容積突破:?在2024年提前布局國家新規,用“稱重挑釁”回應質疑
·最動人的是團隊故事:“臺資企業高管瞞著家人辭職加入;燕大博士在20分鐘咖啡會談后決定投資;財務主管抵押房產支持研發……”韓豐回憶說:“不是只有我有這個夢想,我們都在做有意義且有意思的事。”
三、產業啟示:中小企業如何“四兩撥千斤”?
1. ?“螞蟻扳倒大象”的三大法則?
?認知突圍:?“工業革命早幾十年不是壁壘,而是提醒我們換道超車”
?極致專注:?7年只做三件事(低氮燃燒、高效鍋爐、余熱回收)
?標準反制:?“讓對手跟著我們的節奏走,才是最高級競爭”
2. ?產學研的“無縫式轉化”?
與河北科工大合作的“無縫式研發模式”成為范本:高校提供理論支撐,企業聚焦“用”的轉化。韓豐作為客座教授強調:“要告訴學生真實的市場,方向對了,慢也是成功。”
3. ?政策與民企的“雙向奔赴”?
從7.89%到13.53%的研發投入占比背后,是“中小企業搞科創也能辦大事”的信念。韓豐的體會很直白:“寧愿勒緊褲腰帶,也不能在研發上省錢。”
四、未來已來:給傳統產業注入“綠色基因”?
站在碳中和風口,伊克賽吉正構建“清潔能源-高效用能-循環再生”的全鏈條。
?智能控制:?手機遠程監控鍋爐運行,告別“燒鍋爐老師傅”時代
?模塊化革命:?像拼樂高一樣組合設備,用多少能源啟動多少模塊
?熱效率再突破:?內循環技術讓客戶能耗成本再降15%~20%
從“仰望歐美”到“定義未來”,伊克賽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:中國制造的升級,不僅是技術的突圍,更是一種認知的重構。正如韓豐所說:“不是顛覆別人,而是超越自己。”當更多企業以“有效能”為使命,那片被孩子問起“該用哪一種藍”的天空,終將給出最璀璨的答案。

